描述

软式内镜“逢用必测(漏)”还是“一天一测”,是一道选择题吗?

浏览: 时间:2019-11-06 分类:润工小课堂

【导语】

内镜检查后立即对内镜进行清洗、消毒(和或灭菌)是常识,但要达到消毒(和或灭菌)效果有诸多前提条件的制约,例如钳子通道内表面光滑程度和内镜密封完整性对消毒(和或灭菌)效果就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重点讨论后者。

【为什么要测漏?】

要从软式内镜的结构说起,软式内镜可以简化理解为2根嵌套着的软管,内管是器械进出的钳管,外管是钢网与橡胶等混合材料制成的保护管。二根管子在二端连接并密封,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见图1的蓝色区域)。在这个密闭而又狭小的空间里,是软式内镜的几乎所有重要零配件的安身立命之地,其中包括CCD组件(或成像纤维束)、导光纤维束、2条以上的角度钢丝及螺纹管、水气管和附送水管(部分消化内镜特有结构),以及操作部内部的金属组件、按钮开关电路和电气接口处的电路板(电子镜特有结构)。

除了水气管和附送水管,其它配件都惹不起“水”,更惹不起“消毒水”。

测漏,是测试这个密封空间有没有泄漏的过程。测漏,在技术上有一定规范性,做不到规范地测漏,就发现不了泄露。大家都知道,软式内镜“逢用必消洗”,是怕导致交叉感染,这说明大家的卫生素养很到位。但是,大家不一定都知道,或者知道也不一定做到软式内镜“逢用必测”,是怕已经发生了泄露,而洗消员不能及时阻止进入余下的洗消环节,导致消毒水进入密闭空间,腐蚀各个重要零配件,造成立即表现或延迟表现的各种故障。同时,泄露更要命的危害是病原体一样能进入密闭空间,而密闭空间里极易滋生更多病原体,消毒液根本无法做到消毒,更不可能做到灭菌!在下一次使用时,交叉感染会来得更猛烈!

这就是为什么要测漏的重要意义!


【逢用必测VS一天一测VS 一周一测】

201761日发布的现行《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中的6.1.4注意事项指出“内镜使用后应按以下要求测漏:1)宜每次清洗前测漏;2)条件不允许时,应至少每天测漏1次。”

很遗憾,大多数医院都认为“我们就是属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病人多忙不过来啊”。有的一天一测,有的一周一测,也有的想不起来就不测,直到内镜出现故障也不知道发生了泄漏。

病人多,是国情,是客观事实。忙不过来,也是普遍存在的医务人员紧缺的国情。问题出现在哪里呢?本文作者认为,首先,《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中出现具有选择意味的“条件不允许时,应至少每天测漏1次。”,就反映了文件制定者们并没有意识到软式内镜泄漏本身就是造成院内感染(交叉感染)的隐患。从上至下,没有把软式内镜泄漏当做是院内感染控制的监测项目,无论是技术规范还是行政管理都没有进行明确干预。其次,在前述国情下,要在“逢用必测”和“完成更多检查”之间做出选择,大家由于缺乏对泄漏危害的认识,往往选择了能创造更多收入的后者。

我们做一个对比,就能帮助医务朋友们更清楚地了解“逢用必测”才是真的为患者好,为自己好:

以三甲医院为例,一条消化内镜每个工作日的平均循环使用次数为58次(各医院的循环次数会因内镜数量和检查任务数有所不同)。完成一次完整的消化内镜侧漏所需时间平均为3分钟(时间长短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有关)。

上表是一条消化内镜的对应利与弊,数条消化内镜在某个测漏频率下的利与弊,将是以上数据的数倍之多,触目惊心。



【结论】

从占用时间上看,“逢用必测”确实占用的时间最多,每天每条消化内镜在测漏工作上要占用少则15分钟,多则半小时。而“一天一测”和“一周一测”几乎不占用时间。

从因泄漏导致感染的可能人数上看,合格的“逢用必测”可以完全避免此类交叉感染;而“一天一测”和“一周一测”,以及更长时间一测的做法,不能避免存在此类交叉感染的风险,而且导致感染可能人数与测漏周期正相关。

从泄漏后发生的维修费来看,“逢用必测”能及时发现泄漏,及时送修,能阻断“消毒水”对软式内镜密闭空间内各种零配件的损害,所以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内镜,所需的维修费用也因而最少。“一天一测”的测漏时机一般是放在当天最后一次使用完毕后。此时,该条内镜有可能从当天第一次使用时就暴露于泄漏故障之下,在数次清洗、消毒、使用的循环中一次又一次地加剧“消毒水”入侵软式内镜密闭空间和损害零配件的程度。而“一周一测”甚至更长时间一测,则无疑将可能已经发生的泄漏和损害状态维持了一周甚至更长时间,任由损害程度持续发展,因而维修起来所需更换的配件范围更大,维修费用更高。


【思考】

  “逢用必测”还是“一天一测”,真的可以成为选择题吗?

 

【作者信息】

作者:姚俊宇 医学硕士 珠海市润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质量经理

通讯邮箱:ray@zhraincare.com

 

【声明】本文属于个人原创文章,欢迎读者来信交流观点。如需转载,请注明“转载于润凯医疗内镜维修技术www.zhraincare.com”。